今天,我们迎来节气小暑,炎炎盛夏正式拉开帷幕。小暑过,一日热三分,烧烤+桑拿正式开启,我们开始进入一年中最热的阶段!
俗话说“大暑小暑、上蒸下煮”,全年最热的三伏天,通常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!闷热高温期,也是疾病易侵袭的时期!

小暑时节注意1忌2避
忌贪凉:饮食上不能贪食生冷食物,越热越要喝温水,饭后吃冷饮尤其伤脾胃,容易出现吐泻、消化不良等不适症状;室内避免空调、风扇长时间低温直吹,风寒会乘虚而入,受凉后极易引起感冒发烧、关节疼痛。
要避暑:避开太阳直射,避免高温活动,可以适当开空调,以26℃~27℃为宜。穿衣方面选择棉质或其他透气性良好的衣物,让身体散热,避免穿黑色或深色衣物在户外活动,深色衣物更容易吸收阳光,可能导致中暑。

要避湿:气温最高且潮湿、闷热的日子,也是人体最易受湿气困扰的时候。应尽量避免吃伤脾胃加剧内湿的食物,比如冷饮冷食;注意不穿潮湿未干的衣服,洗完头发、洗完澡,尽快擦干、吹干身体,被褥、床品也要经常晾晒,避免受潮。
小暑大暑 顺养三伏
小暑过后,三伏将至!今年的三伏天有些特别,是近十年罕见的30 天 “精简版”,也是一年中元气消耗最猛、最易生病的时段,更要好好养生。
先来看看今年的时间表——
初伏:7月20日~7月29日
中伏:7月30日~8月8日
末伏:8月9日~8月19日
三伏天是一年阳气最旺的时候,阳气足,百病消!对于阳虚、虚寒、寒湿重的人群,三伏天是一年中难得“冬病夏治”的黄金期。
尤其是长期有虚寒性咳嗽、哮喘、鼻炎、关节炎、支气管炎、手脚冰凉、受寒腹泻、痛经等问题的人,要把握好温阳、排寒湿的好时机。

伏前补虚寒,三伏进补更有效!
懂养生的人都知道,想要三伏调养效果好,在入伏前的半个月就要提前调理,这样不仅可以为身体积蓄阳气、培元固本、借助天利驱寒除湿,还可以提前疏通经络,让三伏天温阳、补虚寒的效果事半功倍!
伏前补阳气、散寒湿
培元固本3件事!
1、泡脚
泡脚可以疏通我们的经络,加快全身的气血循环,因此泡脚时如果能够微微出汗,让汗液带走我们身体里的寒邪、湿邪,一些虚寒类疾病发作的情况自然能够得到改善。
如果寒湿比较重,可以在水中加入艾叶、生姜、葱白,水温一般39~42度比较合适,以身体觉得微烫且舒服为准。
你可以直接选择李良济泡脚方,配方里有艾叶、紫苏、干姜、黄芪、甘草、合欢花、苍术等药材,特别适合虚寒体质的人群。

▲点击图片即可选购 广告
2、食疗
入伏前天气炎热,但我们不能为了解暑而贪凉饮冷,损伤脾胃。可以适当吃一些清淡、温软、好消化的粥粉汤面。如果体内寒湿较重,也可以适当用一些散寒化湿的食疗进行调理,比如喝喝姜枣茶。
姜枣茶的做法也比较简单,直接取3片姜、5粒红枣,放入水中煮开加入红糖即可。
如果觉得自己搭配把握不好量,而且搭配熬煮麻烦,您可以直接选择李良济红枣老姜汤固体饮料,独立袋装,日常饮用,撕开冲泡即可!

▲点击图片即可选购 广告
3、做三伏贴和三伏灸
三伏天,这个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期,选用温阳益气、活血通络的药物,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,通过刺激穴位,激发经气,发挥“调五脏、行气血、和阴阳”的作用,可温阳固本,提升正气,提高抗病能力。
可以说,三伏贴,是中医“顺时养生”的体现,是冬病夏治事半功倍的养生保健手段。
李良济三伏贴
火热敷贴中!

▲点击图片即可选购 广告
三伏贴,一般在初伏前贴第一贴,起到伏前加强的作用。李良济三伏贴已经开启敷贴,不少市民朋友前来医馆敷贴~
这6类症状的人就很适合利用三伏贴温补阳气,进行冬病夏治:
风湿免疫疾病:颈肩腰腿痛、各类关节疼痛等
妇科疾病:痛经、月经不调等
消化系统疾病:脾胃虚弱,腹泻等
呼吸系统疾病:咳嗽、哮喘、支气管炎等
儿科疾病:易感冒、脾胃虚弱等
亚健康调理:抵抗力差、阳虚、气虚等
中医讲养生要顺应时节,三伏天是炎热的时节,更是“以热驱寒”、“冬病夏调”的良机,现在就点击下方团购敷贴起来吧~

▲点击图片即可选购 广告
伏前固本培元除了三伏贴,做三伏灸也是非常好的养阳方法!夏季三伏灸,能助温通经脉、祛寒除湿、补充阳气、少生病。
中医认为,动者生阳!夏季适当出汗,不仅有助于阳气生发,还能祛湿驱寒!如果你平时不怎么出汗,不爱运动,体质虚寒,又想抓住三伏天,祛寒湿补阳气,可以试试铺姜灸!

▲点击图片即可选购 广告
李良济三伏灸,采用的是铺姜灸,在人体后背督脉上,铺姜艾灸,利用生姜和艾灸的温阳祛寒湿之力,帮你排寒湿,补阳气!
小暑至,马上就要进入「蒸烤模式」。高温潮湿,却也是祛寒湿,调体质以及冬病夏治的黄金期!
这3个方法,一定要用起来,在入伏前提前调理,补补阳气、培元固本,全年病痛少~